阅读量:核心提示:业内人士认为,投资决策时,还需与企业的基本面分析结合。
ESG投资正在中国受到更多机构的认可,但整体来看发展仍偏早期,相关评估体系有待完善。
新华财经上海6月8日电(记者杜康)疫情期间,全球资产价格普遍下跌,但ESG资产整体维持了资金净流入状态,ESG评估较高的企业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抗风险能力。
那么ESG资产是否一定具有更好的投资表现呢业内人士认为,投资决策时,还需与企业的基本面分析结合。 ESG投资正在中国受到更多机构的认可,但整体来看发展仍偏早期,相关评估体系有待完善。 ESG资产不一定投资表现好相关指标需进一步纳入企业基本面分析ESG代表Environmental(环境)、Social(社会)和Governance(公司治理),三个指标综合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。
受疫情影响,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波动,各类资产价格大跌,然而ESG资产展现韧性。
据第三方金融机构晨星统计,2020年第一季度,全球可持续基金净流入456亿,与此同时,全球基金业整体资金净流出3847亿美元。
但ESG基金是否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投资表现答案尚不明确。 根据晨星统计,目前表现最好的一只美国市场ESG基金,大幅跑赢其对应的非ESG基金;但也有不少ESG基金跑输其追踪的基准指数。
行业人士表示,ESG相关指数首先能有效地排雷和防范风险。
受过重大环保处罚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;生产杀伤性武器,有过重大信用风险;有过重大产品质量风险,这几类公司会进入我们的负面清单,列入禁投库。
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分析,有助于避免一些由环境、公司治理等问题导致的黑天鹅事件。 对于新兴市场投资来说,ESG指标尤为重要。 新兴市场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时点,对应不同的宗教文化。 但ESG理念的认知程度往往能够反映市场的成熟程度;公司对ESG理念的认知程度,也反映着管理层是否具有长期、可持续性的战略目标和远见。
中欧基金固收研究总监李彤说。
已有学术研究表明,企业ESG表现与企业长期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性,与系统性风险系数呈现负相关性。 ESG表现越好的企业的债券违约或降级概率通常越低。
上交所投资者服务部副总经理刘蔚说。
不过国内投资机构表示,投资决策时,还需将ESG分析与公司基本面分析结合。 ESG是公司基本面分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
过去的投资,依据伦理道德标准及宗教信仰采用负面筛选方式,通常被认为以牺牲财务业绩为代价。 如今更多是将ESG因素纳入整体考虑,以增强对公司的理解,从而更准确的评估公司的未知风险和长期竞争力。
李彤介绍。 华宝基金投委会自2017年开始,逐步将ESG整合到公司投研框架中。 研究主管推动将ESG框架纳入企业基本面研究的体系,搭建基于ESG评估的公司股票池数据库。 分析师评估ESG因子对公司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推荐,对于一定ESG风险评级以下的公司予以风险警示。
ESG投资与价值投资其实是一脉相承的。 华宝基金首席投资官闫旭说。
ESG投资在中国仍偏早期评估体系有待完善ESG投资理念正在中国普及。 目前全球PRI(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)的签署机构超过3000家,其中中国内地签署PRI的机构数量超过40家,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。 签署PRI的机构承诺不仅会将ESG因素纳入到投资决策中,还将推动被投资企业的ESG发展。
但行业人士也提醒,市场上有很多贴着ESG标签的产品,但仅仅声称ESG是不行的。
许多标榜ESG的基金其实缺乏ESG含量。 ESG投资并不是简单地把环保、新能源相关的行业选择进来,而是更细致地拆分企业的业务和战略,考察企业绿色的成色。 闫旭说。
以华宝基金为例,绿色投资过程中,我们首先按照行业大类,将公司进行划分。
定性方面,进一步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,分析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、绿色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等;定量方面,则会核算企业的绿色收入和绿色投入。 闫旭介绍。
另外,目前国内外也已经有不少ESG第三方评级体系,国际上包括MSCI、富时、道琼斯等,国内则有商道融绿、社投盟等。
国际上这些评级体系比较成熟、成体系,受全球机构认可度高;但也存在缺点,比如缺乏对中国当地市场的深入研究。 国内的第三方评估体系是本土化的ESG研究成果,但也存在缺乏框架性研究、底层数据质量较差、缺乏投资经验等问题。 李彤说。 李彤认为,在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基础上,国内投资机构还是需要借助自身在主动研究方面的优势,以及在公司层面积累的投资经验,自建内部ESG评估体系。 虽然起步稍晚,整体来看,中国ESG投资正在稳步推进。 以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为例,相关政策不断完善,强制性不断升级。 2017年底,中国完善了分层次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。
2019年,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过程中,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》专设了社会责任章节,对科创板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提出了强制披露的要求。 编辑:王春霞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
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:服务民族企业,助力中国品牌[责任编辑:jn]。